行程
10:00-11:15 元朗舊墟野外定向活動
11:30-11:45 凹頭潘屋
11:55-12:05 東成里劉氏大屋
12:15-12:35 錦田鄧惟汲墓「狐狸過水」
13:00-14:00 午飯
14:50-15:00 粉嶺彭啟璧墓「黃龍出洞」
15:00-17:05 龍躍頭文物徑
17:20-17:45 龍躍頭鄧林墓
19:00-19:30 回到元朗、天水圍
第一站是元朗舊墟,主要是訓練中學生導賞員去帶小學生走走文物古跡。我們明白只是講解將會得到的是反效果,所以希望通過定向活動來引起小學生對文物的興趣。當然部分小導賞員仍未睡醒,留意不到竟有一大群師奶阿叔特地來舊墟閒逛,在他們的身後聽得津津有味。
離開舊墟後,我們走到博愛醫院西,門前建有一個半圓形的風水池的客家古宅--潘屋。潘屋又稱「獅子屋」、「蔭華公祠」,是潘氏家族的祖屋。1933年,梅縣人潘君勉為紀念其先父潘蔭華,特別聘請三名客家工匠,從梅縣遠道到凹頭建屋。日治時期,潘屋曾是憲兵於新界西的辦公室,其後葉劍英、尤德夫人亦曾到訪。潘屋雖然被列作一級歷史建築,但是屬於私人物業,故四周圍有鐵絲網。上次騎單車前往潘屋時,遇上剛架起的鐵絲網,於是無從而入。今次發現池塘旁有小通道可以闖入,頓覺好運之至。雖然小朋友口口聲聲說擅闖民居,但是口是心非,人人都前仆後繼,惟恐落後。
我們是貧苦師生,所以全日多在搭11號巴士。遊罷潘屋,我們擬到「狐狸過水」一看鄧自明墓穴,而在途中我們順遊東成里劉氏大屋。東成里大屋的外貌仍算保持完好,本應感到欣慰。可是如果我們深究為甚麼這排古宅能夠逃過拆卸的命運,將會發現原來不為其他,只是業權問題。
沿青山公路東走,探路上山兩分鐘腳程就到達「狐狸過水」。「狐狸過水」又名佛凹嶺,位於凹頭蠔殼山,為錦田八世祖鄧惟汲之墓,與屏山二世祖鄧萬里墓並列。墓穴坐巽向乾(即東南向西北),登山遠眺,赫然發現迎面一列西鐵列車經過,知道原來風水格局已破。那究竟會否影響錦田的後人呢?更重要的是,我們可從中思考當年鄧族與政府討價還價的情況。
鄧自明與皇族的淵源
南宋建炎三年(1129),金兵再犯江南,宋朝皇室中人流散至贛州。太后帶著高宗兒女路經江西虔州時,不幸走散。當時,任贛縣令的塘尾鄧氏七世祖鄧元亮在江西奮起勤王,平定戰亂。他收留了一批失散的南逃官員子女,高宗之妹——年僅八歲的趙氏就在其中。但幼女不肯將身世相告,只說自己是中州趙姓官員之女。
鄧元亮歸隱嶺南家園後,將趙女撫養成人。親戚朋友見過趙女的,都驚奇她的舉止出眾,就撮合趙女嫁給元亮的兒子鄧自明。她嫁給鄧自明後,生下林、杞、槐、梓四個兒子,定居錦田。
宋孝宗已丑年(1169),鄧自明去世,趙氏撫育四子成才。當時宋光宗(1190)即位,而趙氏也步入老年。後來,她寫了封信,叫大兒子找皇上認親。光宗查識認證後,大為感動,立即派人迎接趙氏入宮,並稱其為皇姑,封為郡主,追贈鄧自明為稅院郡馬。
稅院,宋代掌管關稅、貿易的官員,稱為「商稅院」。郡馬,因鄧自明娶宋朝宗室女為妻,俗稱為「郡馬」。宋歐陽修在《文忠集•卷一百二十七•歸田錄》記:「皇女為公主,其夫必拜駙馬都尉,故謂之駙馬。宗室女封郡主者,謂其夫為郡馬,縣主者為縣馬,不知何義也。」
長子鄧林授迪功郎,其餘三子封為國舍郎。皇帝還贈了四十頃田地給趙女為終身之養,可趙皇姑只留下少許,其餘都分給了當地百姓……
皇姑辭歸京師,仍居東莞。由於鄧氏得姓南陽,而鄧自明又為稅院郡馬,所以錦田、廈村等祠堂、村屋,都會寫有「南陽世澤,稅院家聲」意思的對聯。
鄧自明死後葬於凹頭「狐狸過水」,皇姑趙氏則葬於東莞「獅子滾毬」,「狐狸過水」側有皇姑的衣冠塚,以示夫婦永在一起。
午飯後,我們乘巴士遠征龍躍頭文物徑。龍躍頭(1 | 2),又稱龍屈頭,亦稱龍嶺,位於香港新界粉嶺聯和墟東北面。該處有山名龍躍嶺,自古相傳,有龍跳躍其間,因而得名。自鄧自明死後,長子鄧林與其後人從錦田遷居龍躍頭開村立業,自成一方,散居於鄰近的五圍六村。大祠堂松嶺鄧公祠(萃雲堂)門聯謂:
流翻吉水 尋源溯本 一條脈絡貫江西
有說龍躍頭風水極佳,南面的龍山五峰起伏(即門聯中的五朵芙蓉),儼如蟄伏於此,翹首吐珠的神龍,龍躍頭一名亦與此風水格局有關。單單清代科舉中,龍躍頭就曾出貢生3名,例貢生11名,武舉人1名。官運如此之盛,又曾有皇姬於此,篤信堪輿者定將此與風水之說掛鉤。於是我們又去看看鄉村佈局和墓穴座向。
龍躍頭鄉兼具屏山的鄉村性質,又有類近友恭堂、楊侯宮的萃雲堂、天后宮,且能跟早上「狐狸過水」作比較的鄧林墓穴,是一個上佳的考察複習活動。正所謂「山草藥」,「係又up,唔係又up」,小弟信奉的是雜家,所說的從來不是正派東西,多數七分事實,三分虛構。可喜的是小朋友略有小成,開始能夠明白建築的功能,估到吉祥圖案背後的意思。
難題一推動文物保育是一件困難的工作。
師:點解依度有三隻蟹既?
生:唔記得左......
師:一定有得解。咁蟹背脊有咩野呢?- -'
生:殼囉!
師:文雅d呢?
生:甲!
師:咁三隻蟹加埋呢?^^'
生:三甲!^o^
難題二
師:依到有隻雞噃,點解既?
生:!!!......(完全唔知)
師:通常雞會啼既。
生:......(小學生都知)
師:咁即係識鳴叫啦。咁通常公定乸會啼呢?
生:當然係公啦。
師:咁就即係公會鳴囉。^o^
生:「公鳴」?係喎!^o^
因為如果對過往事物稍欠敏感、對平凡事物稍欠好奇,都不會明白為甚麼那些又破又舊的東西暗藏著不能言喻的價值。又或者皺著眉頭說風水是迷信,牽起咀角笑前人的無知,而未能看清迷信部分暗合科學理論,無知源自前人內心的期許。經濟史學家科大為曾說:「如果你對一個五毛硬幣不感好奇,那麼你就不應讀經濟。」不可理喻之至,不過細加玩味後,卻發現原來是至理明言。路邊小花、古宅脊飾,甚至是招牌炒蛋,多麼的微不足道,但是有些人總會去問。
文物保護的過程有幾個層次,從小朋友現在做的survey、research、identification,到進一步的protection、restoration,到再進一步的interpretation、education和promotion,告訴其他人怎樣欣賞和愛護。不過我認為最重要的,就是根本的興趣。我是新兵,而小朋友比我更新,和他們多次的考察的目的,旨在讓大家多些感受,然後才能明白為甚麼有人(至少是我)相信這些爛東西別有意義,需要保存。其實不論新兵老手,以上提及的七項工作,原來學無先後,不分軒輊,大家都是為了保育文物,略盡綿力。
![]() |
古宅墓穴覽勝 |
1 条评论:
很好的文章,也看到那東成里的黑白照片,是我拍的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