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↑簷前獅子「叻到抆」(上水廖萬石堂)
長假令自己能抽空多關心社會,也讓我更新我的教材。
「藍天行動」似乎真的成功了。連日都是晴空萬里,白雲點點,一幅共舞夏日長的景致。不過入夏以來最高的35.3度的高溫真的令人卻步,所以在下午茶時段才開始行程(
Google Map)是明智的。

想到粉嶺圍很久,原因是門樓那個令人滿有疑團的三個白點,還有每次也讓我摸門釘的彭氏宗祠。為甚麼「粉嶺」叫「粉嶺」?據說是與大嶺山有關:大嶺山其實是今天華山的別稱,相傳山上有一塊雪白的石壁,於是鄉民稱之為「粉壁嶺」,其後簡稱為「粉嶺」。今天有廖有容所立祈雨碑於華山上,碑上刻寫「大嶺」二字,見證了粉嶺的歷史。(祈雨碑相片請看
這個)不過粉嶺的話事人卻是彭族。彭族源自江西廬陵,於宋末逃難至寶安(香港)。族人初於龍山一帶落籍,至明朝萬曆年間定居於粉嶺圍,所以今天正圍的門樓、風水塘和古炮,已大大話話有四百年歷史。正圍門聯「前環鳳水,後擁龍山」依稀述說著粉嶺於梧桐河、龍山的建圍格局。沒有意外的思德書室、彭氏宗祠,依舊重門深鎖。不過天色明媚,能夠照下藍天碧水、灰磚綠瓦的景色,早已是不枉此行。
離開粉嶺三圍後,穿過北區公園,向西北走到掃管埔村,會發現有多棵通心榕樹在村旁公園。若有同行者當可多留片刻,拍些鬼馬照片。離開掃管埔村,到達上水火車站,發現才是五時半,於是心思思走到上水鄉,來過充實的北區之旅。

上水鄉的話事人姓廖,就是立華山祈雨碑的廖有容族姓。廖有容是上水廖族於清朝道光年間的讀書人,當年他是歲貢身份中朝廷的最高學府。清朝時,每年通過兩次考試成績優異的稱為「廩生」,再獲朝廷遴選入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就是「歲貢」。今天廖有容和他的弟弟神童廖有執,也有數雙功名夾坐落於上水鄉。廖族源自河南,比彭族來粵為晚,於元末散居於今深圳福田﹑新界雙魚﹑橫眉山、上水一帶,並建成村落。萬曆年間傳至七世祖以廖南沙為首,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,鑿池築城,建成「圍內村」,並置三房(二世祖長房如珪、二房如璋及三房如碧)的子孫入圍居住。由於圍內村立於梧桐河之上,廖族便稱其為「上水鄉」,就是「上水」名稱的來歷。上次和家人同來,趁趁六十年一屆的廖族太平清醮熱鬧;今天的大祠堂廖萬石堂則關門休息,水靜鵝飛,寧謐氣氛卻另有風味。
回家發現萬石堂逢星期一、二及五、元旦日、農曆年初一、初二、初三、聖誕日及聖誕翌日休息,如果此行邀請了朋友同行,或會對多次的摸門釘感到掃興呢。不過想起近日的文物保育話題,我在想,我來的目的是甚麼?
我要入內拍照為了甚麼?是怕不知那一天這裡又被翻新了。
那麼我在追求保護建築物的原貌嗎?似乎又不是,我不過想多些人知道這些舊建築物,對我們(香港人)的意義。
尋根,不一定在千里之外的故宮、長城,而就在我眼前那一座門樓、就在那一隻「叻到抆」。
Picasa相冊:
五大族之廖彭兩氏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