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喜歡你 Beyond
今天與璞璞晨咁早,睇國寶之二。不過更富意義的,就是參與了在皇后碼頭舉行的「城市論壇」。
戰前林鄭月娥被政府認為「好打得」,今次高調地「走入群眾」,同場又有台上測量師學會會長陳旭明、台下工程師與一眾維園阿伯護航,自應預料在「虎穴」中甕中捉鱉。不過如保育人士所料,林鄭只是來打溫情牌,期望以「小朋友,玩夠了,該回去了」的口吻,著請願人士停止絕食,而對保育人士的有案例、有數據的提問,全都蒙混迴避。至於維園阿伯也移師皇后,每逢林鄭發言,他們例必鼓掌,並以其「獨特」的表達方式宣示必拆皇后的信念。他們認為碼頭是國恥,非除皇后而不可,保育皇后人士等同英美走狗,既惹笑又令人煩厭。不過最惹笑的莫過於台下發言的專業人士:璞璞以其專業知識,聽到他說原址保留的成本昂貴於拆卸後再重裝,他立刻「頂」了一下;小弟則以我的觸覺,聽到有人說石屎建築並沒甚麼「歷史價值」,我也不自覺「頂」了一下。(詳見蘋果日報2007.07.31)很難想像為何這位/些專業人士連照本宣讀的台詞也有漏洞。不過,本土行動的保育人士看得更闊,「誰說保衛天星為了懷舊?保衛天星運動對香港是一種衝擊!衝擊香港這個既不民主,亦無文化的政府。」(詳看〈為何不告別?〉)
本土行動用盡了表達訴求的方法,他們在城市論壇後嘗試以鮮血寫下「一錯再錯」表達不滿,並向天祝禱,祈求皇后能不拆不遷。大概是所有理性、煽情的方法都試過了,唯有問問悠悠上蒼,我還可以做甚麼。其中無奈之情,於我心有戚戚然。
與璞璞吃過蘭芳園後,我又回到碼頭看看由本土行動開設的論壇,SEE網絡鄭敏華、三十會解端泰、文化界如馬家輝、梁文道等都紛紛前來助陣。真是一時多少豪傑,只學演說技巧也值回票價。林鄭與在場人士斷續糾纏了五個小時,卻不肯接過本土行動的血書,而最後倉皇地不告而別。可能她覺得自己沒有一錯再錯,只是她的前任錯了呵。^^
晚飯時媽媽提出五枝旗桿比皇后碼頭更有價值的看法,皇后碼頭不過石屎柱數枝,還是早拆早著。我告訴她我不能明白五枝旗桿對媽媽的價值,正如媽媽不明白皇后對保育人士的價值。因為那只是個人回憶和value,外人決不能明白;可是不明白當中的價值不代表沒有價值。
歷史觸覺與藝術鑑賞能力都是培養得來的。記得當初我沒對這些建築特別留意,後來日積月累,聽一些人對建築風格如數家珍,又聽了一些人把建築往事娓娓道來,方才發覺聖約翰座堂如何美、為何美。爾後的立法會大樓、終審法院、聖母無原罪座堂也美,再而懂得畢打行原來也美,西港城、都爹利街的煤氣燈又怎樣的美,進而明白中環街市、灣仔街市也美得不可堪言。回想起來,今天我眼中的皇后碼頭,的確比以前美麗得多。皇后碼頭的歷史意義小弟尚算知曉,不過聽過建築、規劃專家研究後,更發覺他們看到的皇后,遠比我看到的為美。
至少如果不是天星和皇后,我也不知道原來在專家眼中竟看到香港城市的中軸線。
如果不是天星和皇后,我看不到香港市民的願意有行動(Action - 公民參與,citizen participation),看不到我們年輕一輩的熱情(Passion)。
Picasa相冊:公民抗命之皇后戰訊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