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EI會議期間,港大龍炳頤教授前來講文物的存廢,並以開平碉樓為例。說真的,雖然我當時很認真聽,但是到今天仍令我留我印象的是他所說的value。Value不只是外在的,人人心裡更有另一把尺,所以我覺得有value的東西,你未必覺得是。「那麼我們要去保育文物,我們是要conserve那些有value的文物。我們並不是去conserve一些人云亦云的「舊野」,just like to conserve一舊陳皮梅;冇人會去conserve一舊陳皮梅,除非佢對你有value。」
恰值上周二偷得浮生半日閒,於是矢志要在「孫中山紀念館」(半山衛城道8號)留下足印。其實小弟到紀念館並不為了孫中山,而是為了看這幢建於1914年的豪宅至今日活化再利用的模樣。歷史博物館對這幢豪宅的建築特色,有以下介紹:
孫中山紀念館的館址「甘棠第」於1914年建成,原為香港殷商何東胞弟何甘棠的住宅,樓高四層。整座大樓的建築屬英皇愛德華時期的古典風格,弧形陽台有希臘式巨柱承托。內部裝修瑰麗堂皇,色彩斑斕的玻璃窗、陽台牆身的瓷磚,以及柚木樓梯的欄杆至今依然保存良好,是香港現存有數的二十世紀初建築物。甘棠第不單在外觀上美輪美奐,亦是香港其中一座最早以鋼筋構建,並有供電線路舖設的私人住宅,堪稱香港建築史上的里程碑。我從紅磡坐小輪出發,自新的天星碼頭朝著半山邁進。那時,我心裡由衷地多謝了當年被我暗罵浪費電力,建議鋪設登山電梯的人。儘管汗流浹背,踏進甘棠第即有點點elegant的感覺。白廳中美輪美奐的白色金色主調,古雅的科林斯式石柱豎立其中,純樸盎然的柚木大梯與本土氣色的紙皮石地下,全都顯出昔日主人的氣派和對生活質素的追求。腦裡有一刻閃過鄭叔叔家在中山的大宅,回味著那家鄉間退休老者居停的感覺。
在享受過隔鄰麥當當的美祿麥旋風後,小弟看到行人路旁新設了髹上黑、紅色的「孫中山史蹟徑」的鐵欄,所以乘興去看看「孫中山史蹟徑」。向來都覺得這條史蹟徑的value很低,因為雖然已有13個景點,不過多數建築物已人面全非,當局只流於在該處豎立介紹牌。中西區區議會早前斥資400萬元,增設史蹟徑景點至15個,並豐富了指示牌的資料及添上孫中山其時的香港圖片,至本月中落成。
4-美國公理會福音堂原址-必列者士街2號我踏著「孫中山先生成長之路」,仍然是那些指示牌,心想為甚麼今次我會耐心地看?回想起早前一眾前輩所導賞的「香港文學散步」,所到之處多是今非昔比,但是他們仍然發思古之幽情,侃侃而談,傾囊以授。我望望面前的指示牌,望望柏油鋪成的地下,心想我是否踏在孫中山或是他們的足蹟呢?這瞬間,眼前的一步一景,盡是value。
1883年孫中山先生在此堂接受洗禮。
5-中央書院原址-歌賦街44號
孫中山先生於1884至1886年間,曾在此校高年級肄業。
6-「四大寇」聚所楊耀記-歌賦街8號
「四大寇」是指孫中山先生及三位志同道合者,四人常聚於楊耀記店內暢談反清革命。
7-楊衢雲被暗殺地點-結志街52號
楊衢雲為香港興中會會長,1901年1月10日在其創辦的英文學館內被廣州清吏買兇暗殺。
8-輔仁文社原址-百子里
輔仁文社由楊衢雲與謝纘泰於1892年所創立。孫中山先生與個別社員接觸頻密,楊衢雲與謝纘泰後來都成為香港興中會的核心成員。
9-皇仁書院原址-鴨巴甸街與荷李活道交界
1884年興建校舍的奠基禮上,孫中山先生亦曾在場。
10-雅麗氏利濟醫院及附設香港西醫書院原址-荷李活道77至81號
孫中山先生於1887至1892年在此校習醫五年。
11-道濟會堂原址-荷李活道75號
孫中山先生在港習醫期間,經常到此參加聚會。
12-香港興中會總會-士丹頓街13號
孫中山先生在此籌組第一次革命起義-乙未廣州之役。
相片:孫中山紀念館(只有外牆,館內不准拍照)
P.S.: 下次有興趣走孫中山紀念館、史蹟徑的朋友,應該同場加演九記、蘭芳園、羅富記等「景點」呢。^^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